听喜说纪:《为吏之道》②



《为吏之道》是云梦秦简中的一篇官箴类文献,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关于处世做官的规矩。在《为吏之道》首篇就对为官的德行作出了明确要求:“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上述内容言简意赅,直言为官需清明正直无私,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不可徇私舞弊,要正确运用所拥有的赏罚手段。


在出墓之前,《为吏之道》被放置于墓主人喜的腹下之处。关于此处的放置位置,据相关学者言,此文献深受墓主生前喜爱,且被反复经常阅读,其中所宣扬的为官之道应为其自身的行为准则。除要求官员精洁正直、慎谨坚固之外,《为吏之道》还蕴含了为官的忠君爱国观和权利观。






原文

君鬼臣忠  父慈子孝  政之本殹(也)  志徹官治  上明下聖  治之紀殹 (也)  

译文

君王圣明,臣属忠诚,父慈儿孝是治国的根本;政策清明,官员正派,上明下贤,是理政的纲绳。

从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可知,当时所崇尚的是忠君治国思想。所谓“政之本治之纪”再明确不过了。





原文

戒之戒之  材(財)不可歸  謹之謹之  謀不可遺  慎之慎之  言不可追  綦之綦(之)  食不可賞(償)  怵惕之心  不可(不)長  

译文

为吏者必须防备再防备,贿赂不可取;当心再当心,谋事不可漏错;慎重再慎重,说话不可食言;重视再重视,禄爵不可轻赏。敬畏之心,须得长存。

解读这句话,概括而言主要意在强调人的自我约束。



对于秦代为官的权利观,从《为吏之道》中可见一斑。作为身处高位的朝中官员,唯有心中常怀戒惧之心,才能心存底线,头顶红线,才能真正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不滥用职权。


此刻,你能否想起我们熟烂于心的“吾日三省吾身”,它们所表达的精神实质其实是一样的。都说权利是把双刃剑,一旦把握不当,偏离了方向则会走上以权谋私的道路,而心怀“怵惕之心”则能有效的预防这一问题




来源:县纪委监委机关  中共云梦县委组织部  云梦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