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内容
在以“无公害蔬菜”闻名全国的云梦县,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农技工作者,她深耕蔬菜技术推广领域,以科技为犁铧,以汗水为笔墨,在田间地头书写了一篇篇助农增收、振兴乡村的动人篇章,用实干与智慧诠释了新时代农技人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县十九届人大代表、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李荃玲。


“你的田块在哪方位?我现在在城关镇百合村,过10分钟过来。”烈日下,41岁的李荃玲半蹲在田埂上,右手接电话,左手也没闲着,左拨一下,右挪一下,检查着瓠子长势,裤腿和鞋上蹭满了黄土。站起身后,她简单交代了几句瓠子种植注意事项,没有喝水就再次出发,前往刚刚给她打来电话求助的老乡家。像这样的救苗“急出警”,对李荃玲来说是家常便饭了。


自2011年农学专业毕业走进县农业农村局第一天起,李荃玲就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投入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上,通过“强技术、优服务、育人才”系列举措,让云梦蔬菜借助“科技”的翅膀,走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只有帮助农民掌握一些科学技术,才能够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科技强农。保证我县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安全。

针对本地花椰菜产业品种退化、病害频发、市场波动大等突出问题,李荃玲积极推广引进西兰花、松花菜等优质蔬菜品种,通过“示范引领+技术指导”模式,累计带动5000余亩土地实现品种改良,有效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广“三减三增”“五化降本”等10余项绿色健康栽培技术,构建“技术培训+田间指导+数据监测”服务体系,实现全县80%以上蔬菜种植面积技术覆盖。全县蔬菜播种总面积超过30万亩,总产量达到100万吨,总产值达到37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
以前我们种植很随意,投入又高,收入少。在李主任的指导下,这几年我们运用新技术、新品种,一亩田比原来增收300多元。


工作15年,李荃玲跑得最勤的地方是农村,关注最深的话题是蔬菜,日常交往最多的是农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她当选云梦县人大代表后的第一份建议,就是《关于进一步加大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
作为农业领域的代表,菜民最关心的就是蔬菜产量和质量,只有产量和质量上去了,农民收入才真正有了保障。

李荃玲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代表行动活动,联合省农科院、高校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开展豇豆、韭菜、藜蒿安全生产试验示范,破解安全生产难题,攻克了露地抗高温干旱育苗等技术难题,获得专利授权1项。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为农民群众解答农业技术疑问,累计培训农民超2000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她推广的蔬菜技术两次获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只有高水平地履职尽责,才能不负重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为农民奔走、为农民说话,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不负使命。
自2021年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李荃玲立足本职,勇于担当,关注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4年来,她参与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乡村振兴“蔬菜高质量发展”“城乡供应一体化平台建设”等专题调研,为农业发展更好地献言献策,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信赖。


今年初,她针对花椰菜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组织经纪人对接孝感首衡城市场,现场学习了解市场标准、市场需求,并邀请首衡城有经验、有技术的经销商现场讲解新的销售理念与方法,推动花菜网套分级包装销售,部分花菜单价每斤提升0.3元。
人大代表一心为人民,尽忠履职是使命也是本分,我时常对我目前的工作进行反思,深切体会到任重而道远的含义,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把人民群众的心声传递出去,多帮大家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