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参加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考古新进展、战国秦汉简牍的史料价值、简牍文化展示传播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探文物时代价值,解码中华文明基因。

考古组研讨环节,专家学者聚焦云梦考古五十年丰硕成果,分享了武王墩一号墓古文字资料、云南河泊所遗址简牍等重要发现,涵盖巴蜀、长沙、西安等地东周秦汉时期考古新收获。从封泥系统整理、古墓葬考古发掘到简牍文献释读,多维度、全方位呈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追溯秦汉历史脉络提供了实证支撑。
在“战国秦汉简牍的家国信使”专题讨论中,秦郡政区相关资料考证、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毒言”条文深度解读、汉简宿名训释等核心议题成为研讨焦点。专家们通过思想碰撞深入挖掘简牍文献的史料价值,为相关领域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提供了新思路。
简牍文化展示和传播研讨现场,与会专家围绕岳麓秦简认知普及、简牍主题展览策展创新、区域博物馆展陈设计优化等内容分享实践经验,重点探讨了简牍文化的守护传承路径与活化利用模式,为让沉睡千年的古老简牍“活起来”、走进大众视野建言献策。

三场平行研讨会层层递进,从考古发现的实证支撑到文献研究的深度挖掘,再到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全方位解锁简牍蕴含的历史文化密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记 者 柯旻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