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记“疫”

在外省市,今天是无数人复工的一天,他们很多人也许都能量满满,准备大干一场,但在湖北,我们已经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持续抗击了30多天。

1月23日,当“抗击新冠肺炎”的号角响彻在梦泽大地时,我院内分泌内科,一个开科不到4年的年轻科室集体请战,在科主任施航同志和护士长彭晓群同志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号召,顾全大局、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抗“疫”之战中。 

1月25日,医院决定内分泌科由普通病房改为发热二病区,他们先做好全科住院患者的思想工作,能出院的尽量出院,不能出院的转科治疗,并做好接收发热患者的一切准备工作。

1月26日科室正式拉开了接收疑似新冠肺炎病人的序幕,当天就接收了从发热一病区转来的初筛为核酸阴性的住院患者近40名。新冠肺炎核酸送检采集方式为口咽拭子法,该法阳性率不高,科主任施航和护士长彭晓群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冒着和患者亲密接触易被感染的风险,身先士卒,亲自分批次下病房采集口咽拭子标本,其采集标本阳性率高达50%。截止2月2日,科室一共复检新冠肺炎阳性患者15名,做到了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极大地降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误诊误治率。

2月2号晚上,由于阳性确诊患者急增,他们科室再次改为隔离病区,全部收治新冠肺炎阳性确诊病人。随着病区的升级,防护要求更加严格,全科医务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前所未有的默契,共同坚定了抗击疫情的决心,并向医院请求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加班加点改造隔离区,但想到带领一群临床防护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主任和护士长若有所思……

2月3日,为改造病区和接诊新冠肺炎阳性患者熬夜到凌晨2点的科室人员都早早来到科室,8点整,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扯着嗓子喊“交班啦、交班啦”,而是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了,正常的交接班结束后,空气变得异常的宁静,主任施航带着凝重的语气说“大家辛苦了!我们今天改成隔离病区了,你们……”施航和彭晓群已经做好了有人请调和请假的准备,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都是好样的!大难显真情!不一会,不知道是谁第一个穿起了那宽大的裹得严严实实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然后陆陆续续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小小的“咸蛋超人”,那一刻,施航和彭晓群都没有想到:这些平时打打闹闹,最小的才21岁的年轻人怎么会一夜之间都长大了?

后来的日子,他们科室工作井然有序:每天8点20分全体医生在主任施航的带领下集体阅片,每位管床医生都能做到对每个患者的床号、姓名、辅助检查铭记于心。施航对每一位新入院的患者都冒着亲密接触的风险去亲自听诊,以获取第一手资料,便于对患者实施精准的治疗,正因为这样,他们科室至今病人治愈出院率高达75%,无死亡病例。

2月8日上午10时,一名中老年女性患者转入内分泌科隔离病区,首诊医生发现患者不能独立行走,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当时心电监护仪显示血氧饱和度40-50%,心率110-120次/分,考虑患者为危重型新冠肺炎,急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护士长彭晓群当时在清洁区,听说病人病情危急,不顾个人安危,拿起一件隔离衣,来不及带面罩,就冲入病房进行抢救,并迅速联系医务科调用呼吸机。经过抢救,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他们悬着心总算放下了一大半,为了给患者增加营养,科室的护理人员总是一匙一匙地给患者喂食,后来,患者转到了ICU病房,全科人员仍然会关心她的病情。

2月25日,内分泌内科改建成隔离病区已经整整30天,在这30天里,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年近50岁的吴伟医生,双眼近视高达2500度,当院领导安排她休息时,她断然拒绝,坚持继续战斗。

30天的时间,你能想象,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备战一线,却要狠心强行给未满半岁的孩子断奶的张莹医生,在视频里听到孩子由咿呀学语到喊出“妈妈”时忍着泪水,红着眼眶的场景吗?你能想象,身为护士的郭兰,在工作之余,因为惦记孩子的饮食,抽空向家里送去食物时,只能在楼下通过灯光远远仰望孩子扒在阳台上小小身影后又匆匆返回工作岗位时依依不舍的场景吗?

30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场战役里有故事的人太多。

30天的时间,从冬天到春天,在这场战“疫”中,仿佛过了几年,病区的全体医护众志齐心,共抗新冠,又好像光阴似箭……

2月25日傍晚,天色渐暗,天空下起了小雨,像是一场洗礼,它一定能驱散疫情的阴霾,正在这时我们接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给援鄂医疗队全体队员的慰问信: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连,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鼎力支持,有广大医务工作者英勇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明天梦泽大地一定会阳光普照!

(文章来源:县人民医院)

出品:云梦县委宣传部  云梦县融媒体中心  云梦广播电视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