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简牍华章阅云梦”云梦简牍文化系列展暨研究成果发布活动在云梦县博物馆序厅举行,拉开了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序幕。本次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指导,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旨在系统展示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年来的保护研究成果,推动简牍文化传播与文旅深度融合。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领导、孝感市及云梦县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文博单位代表等百余人出席。
活动在情景剧《秦时家书》的深情演绎中拉开帷幕。

副县长许露致欢迎辞,介绍了云梦文博事业发展情况。


活动核心环节集中呈现四大成果,彰显五十年研究积淀:一是睡虎地秦简研究成果系统发布,重要学术著作集中亮相。 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联合编纂的《高山鼓乘——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五十周年研究文选》正式发布,系统收录了代表性学术论文;《睡虎地秦简·普及本》(全三册)作为面向公众的权威读本一并推出,标志着研究成果从精深学术向大众传播的深度转化。二是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梦工作站文物修复展示中心正式开馆,标志着云梦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迈入科技化、系统化新阶段。该中心为以漆木器、简牍为代表的有机质文物提供了专业的修复、研究、展示一体化平台。同时,发布了《奇光异彩——云梦出土秦汉漆器展》图录等出版物,展现了我省漆木器保护与研究的坚实基础。三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云梦博物馆签订馆际合作协议,并举行“黑夫”“惊”两尊兵马俑(复制件)捐赠仪式,开创跨区域文物资源共享新范式。这一高规格合作,以“秦俑归楚”“黑夫回家”的佳话,为地域文明对话开启新篇章。四是“简墨千年 牍读中国”成果展隆重开幕,立体呈现学术价值与当代转化。展览通过多媒体交互、实物陈列等方式,全景展示睡虎地秦简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影响。
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朱祥德指出,五十年来,睡虎地秦简研究实现了从文献整理到价值阐释的深化,本次活动的四大成果体现了“研用结合释放简牍研究新价值、科技护航构建保护新格局、馆际联动开创合作新范式、守正创新拓展传播新路径”的特点,为全省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
省文旅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卢申涛主持活动。

嘉宾随后移步展厅参观,在简牍墨迹与数字影像交织的空间中,感受秦律木牍的千年智慧与现代诠释。
本次活动不仅是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的精彩序曲,更展现了湖北文博系统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跨界合作上的创新实践。云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简牍文化从学术资源向公共文化资源转化,让沉睡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鲜活生命力。
记 者 王 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