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旅游局近日印发《“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规划》提出,将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利用GPS、RFID等技术进行监测,实现从景区停车场、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场所的人员和物料的全过程管理。《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努力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等全覆盖;到2018年,初步建成一批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旅游信息服务设施,基本满足游客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规划》指出,加快旅游信息化发展,既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满足游客需求的内在要求。
全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将力争实现四大目标:信息服务集成化、市场营销精准化、产业运行数据化、行业管理智能化。
到2020年,将努力实现以下具体化和量化指标:
——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旅游大巴、旅游船和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人流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区,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的合理设置;
——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5%以上;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的20%以上。
(资料图:冬季的九寨沟。)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旅游信息化工作的十个主攻方向:一是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打造新引擎;二是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扩大新供给;三是推进旅游电子支付运用,增加新手段;四是推进可穿戴技术应用,提升新体验;五是推动北斗系统应用,拓展新领域;六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培育新业态;七是推动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增强新功能;八是推动社交网络应用,构建新空间;九是推进旅游大数据运用,引领新驱动;十是推进旅游云计算运用,夯实新基础。
将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打造新引擎。开发旅游咨询网站、手机报、APP、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社区等,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查询、交流互动等服务。二是推进移动位置服务应用。开发基于位置服务(LBS)的软件、程序,为游客提供查询位置、路线、交通、酒店、餐饮等服务。
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扩大新供给。一是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RFID(射频识别)等技术进行监测,实现从景区停车场、门禁系统到观景点、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场所的人员和物料的全过程管理。二是通过红外感应器进行数量和特征识别,用于应急状态下对景区游客聚集区域的人流、车流进行疏散。
(2017年3月3日,在被誉为“中国四大花海之一”的江西婺源县江岭景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踏青赏花。)
《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需推进的九大重点工程,即:全国/全球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工程、民宿客栈信息化工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工程、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工程、“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旅游行业监管综合平台提升工程、旅游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工程、旅游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和国家旅游基础数据库提升工程。
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遥感技术(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测、倾斜摄影等)、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制图技术、空间展示等)等技术进行旅游信息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基础数据管理、旅游信息分析、预测与预警、应急管理、旅游资源管理、虚拟场景旅游、旅游气象APP、游客体验APP等功能,展示现实的旅游场景、虚拟场景和历史地理文化,为游客提供全域全时的旅游信息服务,并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提供全域全时的信息管理服务。
《规划》还部署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优先行动、旅游网络营销建设优先行动、旅游电子商务建设优先行动、旅游电子政务建设优先行动等四项优先行动,并明确了各项优先行动的目标和内容。
《规划》指出,到2018年,将初步建成一批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旅游信息服务设施,基本满足游客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到2020年,全面创新旅游信息服务方式,构筑起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公共信息服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