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云梦县义堂镇红光村的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来到村里的“森林公园”消夏。
村民胡福林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们都会到这“天然氧吧”里感受夏日的清凉。
红光村地处云梦涢水国家湿地公园北入口处,紧邻府河。2015年,湖北省住建厅驻村工作队入村。红光村村民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在湿地公园边栽种垂柳和香樟树400亩,不仅丰富了湿地公园的景观,也为红光村营造了绿色发展空间。
漫步红光村,房前屋后处处有绿树,家家有小花园。红光村党支部书记胡红安告诉记者,在环境整治的同时,村里还因地制宜建设“五小园”。
胡红安:原来的烂屋危房,经过整理后变成小竹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和小游园。“五小园”变废为宝,效果明显。
湖北省住建厅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郭翔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也是关键,在这方面红光村先走了一步。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红光村先后分三期建成了800多亩蔬果大棚,促进村民就近打工,村集体收入实现由零到现在的20多万元。
湖北省住建厅驻村第一书记郭翔:按照中央的要求,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产业方面我们正在做第三期。村民土地出让金每亩1000元,打工村民每天能赚100-150元。这样的话,土地有租金,打工有收入,村民自然增收致富。2019年底,红光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卫生村”。今年“七一”前夕,红光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红光村的蔬菜基地里,记者看到,硕大的冬瓜悬挂在藤蔓下,村民胡福安正在采摘吊冬瓜。他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既有土地租金又能打工挣钱,生活越来越好。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变好了,红光村吸引不少能人回乡创业。肖觅是云梦县桂花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2020年他看准了红光村优越的交通设施,率先承包了1000亩土地,种植吊冬瓜和精品水果,带动村民打工增收。
肖觅:得益于省住建厅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红光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好,有利于村民就业和集体增收,在这里发展蔬果大棚种植我很有信心。
红光村党支部书记胡红安告诉记者,村里的蔬菜产业采取的是“村集体+农户+承包方”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三方共赢,老板发财、村集体村民增收。
今年,村里又引入了黄美人果冻橙、太秋甜柿等适合采摘的蔬果,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在湖北省住建厅和县镇两级的帮扶下,红光村已经高起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以“金色印象·红光村”为主题,建成了休闲垂钓、生态采摘、农耕文化、乡野民宿等项目,拥有好山好水好资源的红光村人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记者 胡玲 通讯员 吴小平 张璐 费奉华)
出品:云梦县委宣传部 云梦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