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是辅助科室,可现在疫情需要的是筛查,我们义无反顾成为了前线。”云梦县中医院放射科医生包海燕说。
作为疫情筛查的第一道网,放射科是感染风险最大的科室之一,他们要与疑似患者近距离接触。
包海燕医生和他的队友们,面对成千上万的影像图片,她们腰酸了、腿麻了、眼睛涩了,仍然坚持精细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像异常信息,力争做到精准诊断。中午和夜班还要面对大量急诊患者,没时间按时就餐,没时间正常就寝,常常是整夜不眠。
当前面对的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诊断标准、诊断要点以及诊断报告撰写等了解甚少,都是放射科需要面临的新问题。医生包海燕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院内已经确诊的病例,总结一份新型冠状病毒肺部影像识别及报告书写规范,在全院分享。此举,在疫情诊断及防控方面,明显提高了诊断效率。
“我在”“我随叫随到”“我先来”。常晟、包海燕、丁金明……党员同志带头请战,全科人员积极响应,还有人主动请缨,申请到最艰苦的岗位上去。“现在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对家人的爱是小爱,对社会的爱才是大爱,我们医护人员是抗击病毒的最后防线,面对疫情,我们只能舍弃小爱,坚守心中的大爱!”包海燕医生说。抗疫期间,组织、协调、调度,哪里情况紧急,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
有人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有人取消旅游,有人从百里之外的家乡赶来……大家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共同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云梦中医院放射科。
随着疫情变化,影像科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迅速行动。为减少交叉感染,云梦县中医院放射科制订完善了发热患者影像检查流程,将CT检查室,作为独立单元,专门为发热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然而,随着发热病人持续增加,工作强度越来越大。筛查峰值出现在腊月二十九。当天上午9时40分,放射科工作群里闪出一则紧急通知:“白班需要支援,有没有同事能马上赶过来?”此时,还有80多名未检查,30余名排队未登记的患者。
“我离得近”“我十分钟可以赶到”“我也可以过来”……很快,很快多位休息在家并没有被安排值班的同志赶到了医院。大家认真工作,当天顺利完成艰巨任务,为所有发热患者完成了CT检查。
大灾就是大考,大难体现大爱,云梦县中医院放射科包海燕和她的战友们,以黑白图片为疾病的侦察手段,用专业技术构筑安全防线,收治入院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核酸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为临床区分诊治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影像依据。
特约记者肖元玲 通讯员杨燕
出品:云梦县委宣传部 云梦县融媒体中心 云梦广播电视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