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患糖尿病的人数高达1.14亿。其中,有2/3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
坊间有个说法:糖尿病可怕就可怕在并发症。
“确实是这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副院长严励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并发症,前者有导致心梗、脑梗的可能,更是凶险万分。”
前阵子,得糖尿病多年的老蔡就差点踏进了鬼门关。
他大清早起来晨练,在跳操的时候,突然一回头,顿时感觉胸痛,眩晕,眼前发黑,就栽倒在地上了。幸运的是有人帮忙喊了120,老蔡才抢回了一条命。
“万万没料到,这次心脏病发作原来和自己十多年的糖尿病有关。”
血糖高的人,为什么心、肾更容易受伤?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主要特点就是血糖过高。但你有没有想过,高血糖为什么会成为危害健康的元凶呢?
那是因为,长期血糖升高,血管和神经都吃不消,要受损的。它们一旦受损,血管连着的心、脑、肾、眼睛、双脚等等就会跟着遭殃。
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以“糖尿病”命名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它们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
糖尿病心血管病
严励教授指出,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得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
因为血液中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脂会“侵蚀”动脉血管,使得血管内皮变得不再光滑平整。
因而血脂、血小板等物质会凝结集聚在内皮受损的部位上,变成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使动脉血管变硬,并且越来越狭窄,阻碍心脑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肾脏病
肾脏微血管丰富,高血糖会危及微血管;合并的高血压、血脂异常也会引起肾损伤,同时很多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
患糖尿病多年的人群,本身肾功能就在逐渐减退,加上多种以上因素的影响,肾功能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不幸的是,高血糖“伤肾于无形”,症状很难察觉。如果早期不及时干预,任由肾功能不可逆地减退,到了中晚期发展成糖尿病肾脏病,甚至肾衰竭、尿毒症,就晚了。
可怕的心血管和肾病并发症,怎么预防?
1. 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控好血脂和血压
有些糖尿病病人以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这远远不够。
治疗糖尿病的真正目的,是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严励教授指出,糖尿病并发症有三大主要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只有把这三个控制好了,才可以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所以,自我血糖、血压监测,每天必不可少;高盐食物如腌制、熏烤食物,以及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要少吃;每天摄入的蛋白量要控制(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量,50公斤重的人,每天需摄入50克蛋白,也就是一杯奶、一个鸡蛋,四两到半斤瘦肉的量)。
2.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降糖药
由于糖尿病为终生性疾病,所以降糖药需终生使用。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
目前很多降糖药都是经过肾脏代谢排泄的,使用不当的话,非但糖尿病控制不好,肾功能也会一落千丈,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可怎么办?
可以选择较少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那么不管2型糖尿病人群肾功能受损到了哪种程度,都无需调药。
比如DPP-4 抑制剂,作为近年来医生关注的新型降糖药物,广泛适用于2型糖尿病人群。
拿利格列汀来说,它主要经由胆汁和肠道排泄,只有约5%经过肾脏排泄,不增加肾脏负担,即使对那些已经出现了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在任何阶段无需调整剂量使用,这无疑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顾虑。
最近公布的一项大型临床试验CARMELINA®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其在不同肾功能状态的人群中具有与安慰剂相似的长期心血管安全性及肾脏安全性。
临床多项证据证实,利格列汀能实现安全控糖,满足理想降糖方案安全、强效、简便的要求,可以说它是目前唯一拥有心脏和肾脏长期安全性证据的DPP4抑制剂。
3. 留意早期信号
严励教授提醒,糖尿病人群要定期进行心血管和肾功能检查,一旦身体出现以下表现,比如出现泡沫尿、身体不同部位的水肿、血压升高,可能是肾病早期的信号;出现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等症状,则可能是心血管在“报警”。
来源:家庭医生(ID:jtys198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