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都居于湖北。因此,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既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湖北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位。那么,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战略部署?如何做好“生态长江”建设这篇大文章呢?
有一种担当叫“上游意识”
湖北位居长江中游,但相对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又是长江的上游,湖北省委主要领导曾多次强调,要恪守上游定位,着眼长江全流域,跳出湖北看长江,对长江负责。长江武穴段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处,长江水从武穴段流向下游江西瑞昌,水质好坏直接关系两省人民饮水安全。去年9月起,武穴启动生态长江“雷霆行动”,拆除一级、二级饮用水保护区内六座非法码头。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早在2015年,湖北联手湖南、江西、安徽三省,建立长江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去年以来,湖北、江西的港航、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近20次,共同打击非法采砂、企业偷排等违法行为;湖北与湖南每月进行一次跨界断面水质考核,跨界断面检测站在湖北已建成64个。
有一种路径叫“立法先行”
遵循“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湖北建设生态长江的路径是立法先行,2014年两会通过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构建了我省历来最严格的水污染防治制度,其中规定私设暗管排污最高罚50万元。2016年两会期间通过的全国首部省级《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违法排放可按日连续处罚,直至责令停产停业、关闭。刚刚闭幕的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其中强化生态法治保障占了大篇幅,联防联控、严格问责、终身追责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将是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
有一种创新叫“上下联动”
开展生态环保专项行动,中央地方正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去年7月份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对开展推进“共抓大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省市自查、交叉检查、重点复查的方式,开展了历时3个多月的专项大检查。在湖北,宜昌境内的清江、香溪河和沮漳河三大河流正开展着一系列的区域联动生态治理。上下游联动、跨区域保护水资源安全的格局正在形成。
有一种责任叫“行动”
长江生态修复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去年,湖北在全国率先探索的“互联网+环保”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各地企业排污监控点的污水排放指标数据,与政务系统、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相连,每分钟一更新。不仅如此,湖北对涉污企业处罚的上限,由过去的最高处罚5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天处罚50万元,且不设上限,直至整改到位。2016年,湖北开出史上最大一笔环保罚单。因超标排污、私设暗管直排,楚源化工被罚2769.5万元。“十三五”第一年,湖北关闭重污染企业150家。而它们腾出的空间,正在被环境负载率低的高新技术产业补上。华新水泥关停3条环保标准较低的生产线,取而代之,远离长江岸线新建了一座新型环保工厂。荆州淘汰中心城区全部236口高污染燃料锅炉,接替它的,是从热电厂直接接入的管道热蒸汽。
在湖泊保护方面, 早在2015年6月,湖北确定了潜江市、仙桃市、夷陵区、宜都市为省级第一批“河长制”试点县市。今年,湖北将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的河长体系。还将推进面积100亩以上的755个湖泊的管护,全面落实“湖长制”。
有一种落实叫“植根心中”
如今,“生态长江”的理念已深植政府和企业心中。因为环保风险,湖北当阳主动拒绝氯化工等13个投资百亿的项目。黄冈晨鸣纸业,用近建厂成本4倍的资金来改进生产,实现向长江零排放。与此同时,在生态修复层面上,湖北在“法”的引导下,重塑其境内的长江水系。梁子湖17个民垸破垸还湖,以增强湖泊自净功能。如今,长江流域湖北段面的水质,稳定在三类以上;洪湖,从过去的四类水体提升到三类,局部地区还出现了二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