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发射火箭,又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在航天界,每当人们提起梁纪秋,谈论最多的就是“快舟火箭”。“中国秘密发射新快速响应火箭”。2013年9月25日,我国“快舟”火箭首飞不到两小时,这一标题就出现在美国航天网站首页的头条。

这位70后快舟掌舵人,是如何用造导弹的技术造火箭,又如何让快舟成为世界上最便宜的火箭,却鲜为人知。在位于武汉金银湖的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了梁纪秋。

不到3年,研发出我国超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

在三江总部8楼总师办公室,梁纪秋指着电脑里的一个“大家伙”说:“这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超过4米,将刷新由美国保持的3.7米世界纪录。”

超大发动机,牛在哪?

“有了它,快舟家族的大哥们快舟21、快舟31运力倍增,可达20吨至70吨,发射成本也降到每公斤5000美元,比目前世界最便宜的火箭美国猎鹰九号还要便宜。”梁纪秋说。

研发超大固体火箭发动机,堪称颠覆性技术创新。然而,这一创新并非来自国家任务。

梁纪秋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不到3年就造出样机。

如果说发动机是快舟火箭的“心脏”,梁纪秋还为它打造了一双神奇的“翅膀”——栅格舵。“它是火箭回收的关键技术。”梁纪秋说。

“SpaceX公司应用的是栅格舵技术,这一技术快舟火箭已经应用。”梁纪秋说,“火箭回收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70%至80%。未来一旦成熟应用,快舟的价格还将大幅降低。”

29岁当上型号总设计师

或许没有人知道,上世纪90年代初,江西南部城市赣州曾发射过一枚火箭。

发射和制造火箭的,不是科研院所,而是赣州一中的高中生梁纪秋和几名同学。“碗口粗、两米长,飞上天就不见了。”说起当初的发明,梁纪秋至今还很兴奋,“火箭还是遥控点火发射的,遥控器是自己焊的,推进剂是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配的。”

从小,梁纪秋就喜欢航模,遇上火箭飞机模型就爱不释手。“模型只能看不能飞,就试着自己造,没想到还鼓捣成功了。”

这次“鼓捣”动静不大,却惊动了西北工业大学。

高考前,这所老牌航空航天名校,主动上门找到梁纪秋,提出“只要够基本分数线,直接上!”

1993年秋,梁纪秋进入该校火箭发动机专业。

1997年,分配到三江集团,梁纪秋遇到的却是型号任务不饱满。大半年后,梁纪秋闲得发慌,开始在机房编程计算,钻研固体冲压发动机技术。认准方向,就不言悔。2003年,29岁的他成为院里最年轻的型号总设计师,领衔快舟火箭的研制。

让发射火箭像用手机一样便捷

“三、二、一,点火!”号令声落,巨大的轰鸣声中,白色的火箭拖着橘色火焰腾空而起。

2017年1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快舟火箭完成我国航天史上首次商业发射。

在手订单金额达4亿元、意向金额15亿元,快舟已成为冉冉升起的商业航天新星。

在梁纪秋看来,性能好、价格优,这样的口碑火箭就能赢得市场。“快舟很‘皮实’。”梁纪秋说,它不挑发射场,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一台发射车就能完成发射;不挑环境,室外温度零下20多摄氏度、连续在雨中淋数小时也能发射。

如何控制成本?“提升火箭性能,让发射火箭像用手机一样智能、便捷。”为此,梁纪秋和团队做了各种创新——

集成设计、自动检测,让火箭更聪明。他打了个比方,好比买个新手机,手机厂家不可能送个测试仪或者安排测试人员上门服务,各项性能在出厂前已测试完毕。火箭也是一样,出厂前测试好。到了发射场,电脑自动检测能否发射,现场人员确认后摁下发射键就可以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