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游客在山东台儿庄古城观看民俗表演。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外媒称,春节这几天,在中国常常听到一句话:“现在年味儿淡了”,禁放鞭炮、反向春运、旅游过年、电子红包……一堆网络热词似乎给这句话作了很好的注解。“年味儿”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淡了”的?这背后折射出中国社会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和矛盾,而时代变迁下的社会管理问题同样值得思考。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21日报道,过年放鞭炮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古诗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响、辞旧迎新是很多中国人记忆中的年味儿。但如今城市禁放烟花爆竹有更有力的理由:烟花爆竹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隐藏火灾和人身安全事故风险,因此严控烟花爆竹燃放被视为现代化国际城市治理的体现。
今年北京实施禁令以后,PM2.5同比降幅超过五成,除夕当天五环内“零伤情”“零火情”,效果明显。也有市民也表示,过年不一定需要放鞭炮这种形式,应该回归根本,一家团聚就好。
报道称,多数人都认同“过年最重要的是家人团聚”的观点,但是到哪里聚又成了新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过年已不再意味着一定要返回故乡,把原本在家乡的亲人接到城市里过节的“反向春运”盛行,更有人举家出游来个时髦的“旅游过年”。这些新形式可以解决“人在囧途”的春运交通困难,也能化解“到谁家过年”的夫妻矛盾,因此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有学者指出,现在很多“农二代”已不像父辈那样能通过回乡寻找精神上的慰藉,返乡过年也不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浓厚的归乡情感。
报道称,安静取代了热闹,进城取代了返乡,电子红包取代了信封……有人为时代的进步鼓掌叫好,也有人为传统的消失摇头叹息。习俗变迁的背后是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与现代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与矛盾无处不在,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得以集中体现。
报道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放鞭炮、走亲戚在家族庞大、联系紧密的中国农村体现着热闹与兴旺,但在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爆竹带来的却是污染和危险,七大姑八大姨与年轻一代也交集不多,穿新衣、吃大鱼大肉这些习惯虽有传统涵义,更多还是物资短缺的经济条件所致。在以往的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一致,更容易维持共同的习俗,而在多元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过年”虽然仍是大众共同话题,但更多个人倾向自我选择。
报道表示,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也令社会管理者面临更大的考验。拿北京禁放鞭炮为例,有人怀念热闹的气氛,也有人渴望安静和安全,另有如“过年打麻将赌资100元以上拘留”的规定也在网上引发了争议。
报道表示,现代社会管理是项精细的工程,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旧的习俗仍有活力,新的事物又不断涌现,政策的制定怎样平衡各方需求、宣导工作怎样合情合理也值得深思。
来源:参考消息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