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座晋南小城的独特“花馍”情结

  俗话说,“晋南的馍、晋中的面、晋北的糕”。在晋南有这么一个小城——闻喜,花馍制作己达千年历史。为了深入了解这里的花馍独特艺术风格和创作体系,近日,“新时代 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一行走进闻喜一探究竟。

  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在闻喜当地有“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说法。342个行政村几乎每个村都有制作花馍的巧匠,因此被称之为“花馍之乡”,做为当地的传统名点,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风格独特,传递亲情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花糕:非常像现在城市里的蛋糕,是圆形、夹层、上盖合成的圆扁形花馍。花馍:是用圆形、桃形、鱼形等面团作为花馍主体,出笼后插上所需面花。吉祥物:多以动物为主。盘顶花馍:则仍属于是祭祀活动中摆在食箩顶节的专用花馍,只能观赏,不能食用。

  山西晋南百姓历来注重礼仪,民风淳朴。不同的节日和活动所蒸制的花馍各有讲究和不同。每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姥姥会给孩子做“老虎馍”象征孩子虎头虎脑健康成长;孩子满月时,姥姥家还要蒸一种又圆又大、中间空心的花馍,俗称“囫囵”;孩子周岁的时候会做“腿腿馍”寓意孩子学会走路;孩子结婚的时候做“上头糕”龙凤呈祥,周边的石榴象征多子多福;祝寿的时候有“百寿糕”“八仙庆寿”“九狮拱菊”,寓意“四代同堂”“九世共居”;上梁乔迁常蒸制“上梁糕”以祭祀神灵,寓意“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比较有特色的是,在闻喜每个人从出生到终老都是和花馍分不开的。花馍互赠于亲戚乡里之间,传递着浓厚的乡里乡情,表达人们相互间的美好心愿和祝福。

口传心授,熟能生巧

  闻喜花馍的制作相当讲究,分为食用型、观赏性和艺术性三大类型,做出一个花馍,至少需4到5天,需要9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全手工揉捏,一个像样的花馍才能诞生。很难想像繁复精巧的花馍是剪刀、梳子、筷子、菜刀、擀面杖和牙签等这些常见的工具制作出来的。

  而制作者们则是一些农村的巧妇,技艺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花馍样式全装在她们的脑子里,但是一个个构思巧妙、造型优美、制作精巧、栩栩如生的花馍却从她们手中诞生。在制作花馍时她们灵思妙想俨然变成了一个个艺术家。

  千百年来,人们默默耕耘在晋南这块土地,传承着先辈们留下的手艺。如今,闻喜花馍不仅叫响山西,更是享誉全国。2008年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这座晋南小城,注定不会默默无闻,只会喜气洋洋。

(来源:太原新闻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