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背景下,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各地陆续出台公务接待“禁酒令”,2017年,许多地方又推出升级版“禁酒令”,对公务接待中的饮酒行为进行更为严格的约束,有的明确提出公务接待全面禁酒。
如何彻底转变干部观念,抵制不良酒文化,内蒙古坚持用制度管,靠常态抓,有效落实禁令,为干部减负,为工作增劲。
中建基础设施局的杜成明处长,近日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内蒙古谈业务。
“我最怕喝酒了,前几年每次到内蒙古开展工作,来一天醉一天。这次过来居然一场酒都没有。”杜成明说。
不仅仅是杜成明,最近到内蒙古出差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因为喝酒免了两个厅级干部”
2017年12月28日中午,记者来到内蒙古饭店。这里是政府指定公务接待单位,在此记者碰到了自治区水利厅办公室张主任。“今天客人多,我们订了个包房,只安排了一名副厅长陪同,简餐,上点土菜,酒水今年都免了,没人敢喝了。”张主任一边张罗客人,一边跟服务员聊天,“你们这里的接待也都不敢上酒了吧?”
“这一年我服务的政府接待餐,没见上酒的。”一名和记者熟悉的服务员说,“现在我们上班轻松多了,公务接待不喝酒,吃饭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2017年8月30日,内蒙古纪检监察网发布消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梁立军在带队换届考察期间接受轮流宴请,受到党内严重警告、降为正处级、调离组织部门的处分;事发地赤峰市委原组织部长纪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免去组织部长职务处分;纪检部门对其他21人分别作出诫勉谈话、责令检查、收缴餐费等处理。
“因为喝酒免了两个厅级干部,教训太深刻了。”自治区政法委综治办主任石磊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官大官小,违纪必纠,才能推动规定落实。”
“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严肃执纪的震慑力太厉害了,谁还敢喝。”土默特左旗旗委书记斯日古楞说,“我刚刚上任一个多月,以往的规矩‘接风酒’得喝半月二十天,如今一场没喝,自己轻松了,经费也省了,最主要是干工作的精力足了。”
“作风真变了,连变通的念头都没了”
“我们以前弄了个小食堂,想接待接待当地的领导,没人敢来,最近干脆撤了。”中铁集团负责地铁施工的负责人说,“往年我们施工接待业主和管理部门的任务都有,近些年越来越少,去年以来更是一个领导也请不来。”
“以前,我们也打打擦边球,自己弄点酒,不用公款,接待接待上级领导。现在,领导都会直接拒绝。”一位乡镇干部对记者说,“作风真变了,连变通的念头都没了。”
呼和浩特市巨华小区是个高档社区。记者路过该小区时注意到,一栋装修豪华的大楼,却只挂着一个美容整形的招牌。
美容店的老板介绍说:“之前的租户是个大集团,原先计划做休闲会所,豪华装修了一番,结果没人来,后来才转租给了我们。”
“蒙古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自律的民族。绝不会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上掉队。”自治区纪委书记刘奇凡介绍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实施了最严厉的禁酒规定,通过实践,效果很好,各级公务接待一律取消酒水开支,公务接待费用又节省了近30%。”
“不用家人监督了,我们已养成习惯”
“去年以来,我们的公务接待都没上过酒,报销内容里也取消了这项开支,酒水开支都归零。”内蒙古自治区接待办负责人介绍说,“不仅自治区这级,旗县区都一样,没有酒水开支了。”
八项规定出台后,自治区纪委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工作日杜绝饮酒,多次下发纪律要求,开展明察暗访,抓出习惯、形成自然。2017年,自治区纪委结合整治公款吃喝、“一桌席”“二次宴请”、违规公款购买消费高档白酒问题等开展多轮次、常态化监督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制度和责任落实上保证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据介绍,2012年以来自治区共查处违规公款吃喝典型问题46起,给予处分267人。去年1—11月,全区共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四风”典型问题257起1105件,涉及1986人,进一步强化警示震慑作用,严防“四风”反弹回潮。
此外,自治区充分利用报刊、网站、电台、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中纪委、自治区纪委通报曝光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建。特别是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梁立军违规接受轮流宴请被严厉惩处的案例为警示和镜鉴,在各级干部职工会议上定期不定期重申有关纪律,从维护自身形象、身心健康、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教育规劝干部不搞违规宴请、不接受违规宴请,少饮酒、不饮酒。
“过去媳妇和父母天天打电话劝我别喝酒。如今不用他们监督了,纪律严厉了,我们也养成习惯了。”鄂尔多斯团市委书记韩涛说,“每天健身的时间有了,身体状态越来越好。”
“八项规定刚出台时,我们高兴了一阵子,不让上高档酒,我们地方酒火了几天。如今也高兴不起来了,销量急剧下降。”呼白酒业负责人张志光说,“我们现在正开发物美价廉适合百姓宴请的好酒,来弥补损失,占领新市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