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万里茶道主线路示意图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沟通欧亚大陆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途经今天的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
12月27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湖北省文物局牵头,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八省联合主办的“万里茶道”巡展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展开,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为目标,以大量可移动文物为佐证,生动再现了万里茶道曾经的繁荣和跨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作为配合万里茶道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万里茶道”特展还将在沿线巡展。
叩问茶路
万里茶道连通中俄的“世纪动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与丝绸、瓷器一样,以其特有的中华文化韵味,对世界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7世纪,原产于中国的茶叶传入欧洲,并迅速风靡各地,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巨大的需求刺激了贸易的发展,18世纪起,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与总价值一度超过传统出口商品丝绸、瓷器,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货物。茶叶贸易进而带动亚欧之间文化交流,最终形成了一条著名的文化线路“万里茶道”。
该线路南起中国南方产茶区(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通过水陆交通运输至汉口集散,经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转运至清代中俄边境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交易,后辗转销往莫斯科、圣彼得堡及欧洲各大城市,线路总长达1.4万余公里,故被称为万里茶道。茶叶贸易的活跃,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城镇的繁荣,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融入早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湖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称,万里茶道不仅是商业线路,更是文化交流的通道。万里茶道途经农耕文明、游牧文明、近代工业文明三大区域,人员的流动推动了文化、观念的交流,茶文化影响了草原和西方饮食习惯,会馆、票号传播了中国儒商文化,俄国商人入华带来西方工业文明。万里茶道当之无愧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总长1.4万公里中国段遗产点110处
作为大型文化线路遗产,万里茶道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遗产规模大。万里茶道总长约1.4万余公里,初步调查的相关资源点近千处,初步遴选中国国内文物点110处,具有申遗潜力的重点推荐有49处。
二是遗产类型全。按功能不同,大致可分为生产类型、运输类型、贸易和文化类型等,有茶园、村落、古道、桥梁、码头、茶厂、集镇、驿站、会馆、海关、银行、教堂寺院等类别,包括茶叶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各环节和与茶商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遗产。
三是遗产价值高,是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体系、运行模式和商人群体生活方式的特殊见证;展现出传统农业文明社会受到近代商业文明发展的明显作用以及茶路沿线多个地理文化区域间的观念、文化、技术交流;文物点中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介绍,从文化线路的角度看,万里茶道符合《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中“它必须产生于并反映人类的相互往来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相互交流”的空间特征,也符合《宪章》中“它必须在时间上促进受影响文化间的交流,使它们在物资和非物资遗产上都反映出来”的时间特征。而流动方式的茶叶贸易所形成的贸易和饮食文化和“以茶治边”的政治局面,也符合《宪章》中“它必须要集中在一个与其存在于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中”的动态文化特征。万里茶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契合了传承和弘扬“一带一路”友好合作精神,赋予了古老茶道新的时代内涵。开展万里茶道遗产保护、研究和申遗工作,发挥文物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是用好文化遗产,搭建人文合作平台、建立人文合作机制,开辟民生沟通交流渠道的最好抓手。
图为:2015年4月,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会在武汉举行
湖北省牵头积极推动万里茶道遗产保护
早年的汉口依靠便利的水路和陆路交通,一跃成为“万商云集,商品争流”的繁荣商埠,天下茶船齐汇汉口港,江面停泊的茶船多时达2.5万余只,蔚为壮观。
1861年汉口开埠,由汉口港出口的茶叶数量为8万担,1862年达到21.6万担,此后逐年增加,从1871年至1890年,每年茶叶出口量达到200万担以上。这一时期,中国出口茶叶垄断了世界茶叶市场份额的86%,而由汉口输出的茶叶占国内茶叶出口总量的60%。穿梭往来的运茶船队不断进出汉口港,停泊茶船的码头长达30多华里。汉口,因此被誉为“东方茶港”。
黎朝斌说,近年来,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在用好文化遗产资源方面下大力气,持续推进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加强中俄交流,万里茶道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正因武汉是万里茶道上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武汉市被推选为万里茶道申遗牵头城市,湖北省是牵头省份。近年来,湖北省文物局联合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八省,积极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八省(区)文物部门联合力量,整合资源,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不断推动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申遗工作,确定了万里茶道的基本线路,理清了各自辖区的遗产点,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国家文物局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已将万里茶道保护工作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3月,正式确定了《万里茶道(中国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
万里茶道在境外线路上,与蒙古国提出的“草原之路”倡议基本重合,与俄罗斯“欧亚大通道”“欧亚经济联盟”倡议对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及申遗工作,是文化、文物部门认真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中、蒙、俄三国全方位合作、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
茶路遗迹
万里茶道(湖北段)申遗推荐点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茶叶种植、加工、贸易的历史悠久,与茶叶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湖北省文物局在对万里茶道(湖北段)文化遗产调查中发现了300余处与茶道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
图为:江汉关大楼
一、江汉关大楼
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沿江大道江汉路口。1861年11月,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设立汉口海关——江汉关。现存江汉关大楼建成于1924年,作为汉口海关的办事机构,江汉关大楼见证了汉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研究汉口茶叶贸易和万里茶道的重要实物。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大智门火车站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车站路口。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906年京汉铁路开通后,大智门火车站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火车货运车站,彻底改变了茶叶的运输方式。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汉口俄商近代建筑群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包括新泰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东正教堂、源泰洋行旧址、汉口俄国领事馆、顺丰茶栈、巴公房子、李凡洛夫公馆。汉口俄商近代建筑是俄商1862年来汉开展大规模茶叶贸易后,逐渐形成的带有明显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是研究俄商来汉经营茶叶贸易的重要实物见证。建筑群中的新泰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东正教堂已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羊楼洞明清石板街
四、赤壁羊楼洞及新店明清石板街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社区老街,是一处兼备茶叶加工基地、茶叶贸易集散中心双重职能的商业重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兴盛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古街全长约1200米,现存文物建筑97栋。
新店明清石板街位于赤壁市西南边陲与湖南交界的潘河北岸,沿岸有8座清代石码头,码头岸边有清代晚期搬运公司。粤汉铁路建成前,羊楼洞所制茶叶均由新店码头装船运往汉口。
2002年赤壁羊楼洞及新店明清石板街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襄阳城墙及码头、会馆
襄阳城墙位于襄阳市襄城区汉水南岸。襄阳是中俄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镇,南方的茶叶沿汉水运输至襄阳后,汇集在会馆里进行贸易、储存、转运、形成一个物资贸易中心。襄阳汉水两岸从东向西所建的25座大小码头,各地商人在襄阳陆续设立的山陕会馆、抚州会馆、黄州会馆、小江西会馆等商业办事机构,均是商贸活动的见证。2001年,襄阳城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襄樊码头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五峰、鹤峰古茶道
五峰、鹤峰古茶道位于湖北省五峰县、鹤峰县,形成于明清,横贯五峰全境,东西长约130公里,现存古道路遗存(包括古桥梁)约100公里,沿线还保存有古桥13座、摩崖石刻7处、碑刻26通,以及客栈、茶店、码头、关隘等遗存。古茶道是湘鄂西茶区连接中俄蒙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峰古茶道上的百顺桥碑、长乐城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路遗物
600余可移动文物让历史鲜活起来
12月27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的“万里茶道”巡展首展,是国内首个关于万里茶道的文物展。展览联合万里茶道沿线八个省(自治区)的20余家文博机构和茶叶企业、个人收藏家,共展出600余件(套)可移动文物,再现了昔日万里茶道的繁荣风貌。
其中,“茶的故乡”部分,展出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陆羽《茶经》,陆羽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被尊为茶圣。展出实物系1923年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景印本。《茶录》是继《茶经》之后又一部茶叶专著,本次展出的古香斋藏蔡襄《茶录》贴木刻板两件,是福建博物院珍藏明代文物。“香播万里”部分,展示了中西式茶罐茶具、茶叶照片、茶商广告及票据、碑拓等大量与万里茶道相关文物。
民国独慎玉牌匾,系湖北省茶业集团赵李桥茶厂所藏。山西榆次车辋村的常氏家族设有“十大德”和“十大玉”共20家商号,在茶道沿线重要站点均设有分号。“独慎玉”曾在羊楼洞及周边设庄制茶。
图为:首次展出的汉口东正教堂铜钟
俄国铸造东正教堂铜钟,系江汉关博物馆藏品。汉口东正教堂位于武汉市鄱阳街与天津路交汇处,始建于1876年,初建的时候它是一座活动教堂,1891年俄皇太子(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访问中国,在汉口参加新泰洋行成立25周年庆典时,承诺捐赠一座新东正教堂,新教堂于1893年建成,即现在的汉口东正教堂。
襄州区文物处藏清代修武县银锭,表面呈银灰色,整体呈椭圆马鞍形,鞍面两侧有十字铭文。晚清民国时期,樊城的码头多达20余座,见证了当地茶叶贸易的百年繁荣。
收藏家陈勇所藏19世纪茶砖,是销往俄罗斯的原装汉口茶,正面压制出浮雕效果的三套车运茶图,成为分析汉口茶制作工艺及特点的珍贵物证。
图为:湖北省博藏担茶人邮票
发行于1893年5月20日的担茶人邮票,是武汉历史上第一套邮票,也是世界上首套以茶叶为主题的邮票。以担茶人形象作为邮票图案,在早期商埠邮票中仅汉口独有,反映了当时汉口茶叶贸易的兴盛。“这些可移动文物,是对万里茶道辉煌历史的佐证和注脚,对讲好万里茶道故事有着重要意义。”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万全文说。
历史回响
湖北省博物馆积极推动中俄文化交流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近年来,在省文化厅的指导下,该馆积极开展与万里茶道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形式,借助多个精品展览,进一步拉近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距离。
仅与俄罗斯,就合作举办过多次大型展览。2014年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协助下,湖北省博物馆与俄罗斯国家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通力合作,在俄罗斯举办“礼乐中国——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器特展”,是近年来介绍中国青铜时代的大型专题文物展览。俄罗斯文化部部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
这是俄罗斯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首次与中国博物馆合作,也是两国文化艺术交流领域的重要成果。开幕式当天吸引众多俄罗斯文化界、艺术界代表前来参观。俄罗斯观众娜塔莉娅说,真难以想象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能做出如此精湛动人的艺术品,她为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赞叹不已。
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由湖北省博物馆和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590余件精品文物,让观众深入了解俄罗斯的历史遗存及多民族风貌。
2017年7月21日至10月21日,由湖北省博物馆和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皇家品味——15世纪中国藩王的艺术展”在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展出。展览选取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早期梁庄王墓出土的文物90件(组),从解析一位中国明代藩王与王妃的生活、仪式用器入手,表现明代早期的宫廷礼仪、审美情趣等。展览引起俄罗斯媒体高度关注,不少民众第一时间进入展厅饶有兴致地参观,当地也在地铁站等多种场所推介展览。
中俄文博界一次次成功合作,不只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对话,还将不断加深俄罗斯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助力万里茶道这条古老的国际商道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
重焕生机的万里茶道,将促进沿线地区的经贸交流,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也将有效推进和加强中、蒙、俄三国人民的友谊,对今后拓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友好合作起到重要作用。(文:连红 曾攀图:湖北省博物馆提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