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牍文化,承载千年文脉;人大代表,肩负时代使命。自“代表行动”开展以来,云梦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加快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目标,组织全县四级人大代表深耕履职一线,以扎实行动为文化传承与县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大力量。


筑牢组织根基,方能行稳致远。云梦县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成立由主任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财政经济、教科文卫、农业农村等7个专业代表小组,系统制定行动方案,明确4大主题、12项举措,构建起“县乡联动、部门协同、代表参与”的工作体系。同时,通过组织专题培训、赴外学习、专家授课等方式,累计培训代表和干部240余人,为代表履职“充电赋能”,确保行动有方向、推进有力度。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在“双联系”活动中,全县114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社区村落,累计联系群众43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7条,推动解决了一批企业生产、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云梦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学清
每一次走访群众,都是一次履职实践。我们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放在心上,积极推动解决,真正让人大代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反映者、解决者。


围绕简牍文化名县建设,7个专业小组各司其职、精准发力:财政经济小组监督项目申报及资金投入进度,助推项目加快建设;城建环资小组监督和推动旅游快速通道等工程建设,促进交通网络加速成型;教科文卫小组紧盯博物馆提升、简牍展示馆建设,推动文化载体不断夯实……代表们以实际行动,为“五个基地”建设按下“加速键”。
县人大代表、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 李庆
我们通过策划一系列主题展览、社教研学和文创体验活动,把专业的简牍知识,变成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喜欢参与的文化盛宴,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近百姓、融入生活。


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代表们不仅是“监督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发挥人脉广、资源多的优势,积极投身招商引资,推动签约项目60多个、开工40多个、总投资达200余亿元。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是对云梦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也为简牍文化名县建设注入更强经济动能。
县人大代表、湖北康和园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恒
我们依托产业链图谱精准发力,引进下游配套企业15家,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个,这些项目落地后,将形成“基础原料—精深加工—高端材料/医药”的完整产业链条,预计全部投产后,可创年产值150亿元,带动就业超1万人。


产业升级,代表同样不缺席。市人大代表陈新红精心培育“伍湖四海”生态园,将田园风光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共赢之路;县代表袁燕燕、陆建国牵线引进科研团队,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条条“农文旅”融合路径,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市人大代表、湖北梦辰泽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新红
我们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流转6300多亩土地打造生态园农文旅景区,不仅解决了近200人的固定就业,旅游旺季还能提供上万人次的季节性用工,真正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吴铺镇,代表们协调推动的菜市场改造升级,让曾经的“烦心场”变为“暖心市”;在曾店镇,代表们全程监督子文路改造提档升级,让其成为了具有云梦特色的门户迎宾大道;在道桥镇,376盏太阳能路灯的点亮,驱散了S211省道的夜间出行隐患……代表们用行动,将一件件群众的“身边事”,办成了一个个“暖心工程”。
道桥镇居民 刘俊利
以前这段路晚上黑漆漆的,走路、骑车都提心吊胆。现在装了路灯,整个路都亮了,心里也亮堂了!真的感谢人大代表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在基层治理中,人大代表深耕“站庭联动”机制,与法官协同作战,将服务送到基层、把矛盾解于萌芽。截至目前,已联合开展走访、普法、庭审观摩等活动92次,成功调解土地流转、老人赡养、劳务纠纷等矛盾78件。在伍洛镇,代表联合法官为166户村民追回土地租金24万元;在下辛店镇,通过“代表说理+法官释法”模式化解赡养、劳务等纠纷11起……代表们用实际行动,筑牢了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

伍洛镇人大代表、伍洛寺社区“两委”委员 计俊文
我们和法官一起,把普法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屋檐下。看到乡亲们握手言和,村湾越来越和谐,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从文化传承到经济发展
从民生实事到基层治理
云梦县人大常委会
以“代表行动”为抓手
让代表履职身影遍布城乡
为中华简牍文化名县建设
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