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天下午三点多,就得搬着小板凳去占位子,去晚了就没位置了!”6月30日,云梦县吴铺镇左岸广场门前夜市上的一位老摊主用话道出了曾经令人头疼的景象。
据了解,以前该夜市摊主之间经常发生抢摊位、争地盘、吵架扯皮等现象,给附近居民带来不少困扰。
云梦县吴铺镇综合执法队及时介入,推行一系列精细化治理举措,一场看得见的蜕变正在这里悄然上演。
“经络图”绘出经营秩序新天地
面对夜市“顽疾”,吴铺镇综合执法队采取深入调研、找准症结,以“疏导”为核心开出治理良方。执法人员为夜市35家摊位逐一清晰划定经营区域,如同为夜市绘制了一张有序的“经络图”。每个摊位都拥有了固定公平的“身份坐标”,并编号公示。同时,统一规范的告示牌也立了起来,明确标示经营时间、卫生要求和责任主体。一张图、一条线、一块牌,从物理空间上彻底消除了争抢摊位的根源,将模糊的“灰色地带”转化为清晰的“阳光区域”。
“灭火队”巧解邻里积怨
划线只是起点,化解长久积累的矛盾才是关键。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主动化身为“调解员”和“灭火队”,针对因历史占位、边界模糊等引发的多起摊主间纠纷,耐心倾听各方诉求,并依据新规进行公正调解,讲清道理、讲透规则。一位曾因摊位边界与邻摊激烈争执的摊主老张感慨:“以前和老王争得面红耳赤,现在线画得明明白白,再没得争!执法人员还帮我们两家说开了,心里也顺畅了。”几起典型矛盾纠纷的圆满解决,为新秩序赢得了宝贵的认同基础。
“共治曲”唱响长效管理新声
为防止治理成果“昙花一现”,执法队建立了常态化的巡查机制和对摊主“红黄牌”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巡查确保规则落实,轻微违规先提醒(黄牌),屡次不改则依规处理(红牌)。更可喜的是,规范经营激发了摊主们的自觉维护意识。“现在大家按线摆、按时收,自觉打扫门前卫生,和气生财嘛!”摊主李女士笑着展示她整洁有序的摊位。居民们也发现,曾经扰人的争吵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街道和热闹而和谐的烟火气。
从混乱无序到井然有序,左岸广场夜市这一场“变形记”,正是管理与服务并重、刚性与柔性结合的基层治理生动实践。它用一道清晰的线,划出了经营的边界,也划出了文明的尺度;用一次次耐心地调解,解开了邻里心结,更系紧了和谐纽带。当规范成为习惯,当自觉取代争执,这升腾的烟火气里,便真正蕴藏了安居乐业的幸福味道。
(通讯员 万善成 )
一审:陈艳
二审:吴丽君
三审:蔡兴望